
農歷五月初五,端午節(jié)。
作為中國傳統節(jié)日之一,是集拜神祭祖、祈福辟邪、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(jié),賽龍舟、包粽子、掛艾草、喝雄黃等種種習俗數不勝數。關于端午節(jié)的由來眾說紛紜,有浴蘭節(jié)說、惡日說、數字崇拜說、紀念歷史人物說。其中,紀念歷史人物說更加令人信服,目前紀念“屈原”說得到了廣泛認可。
由于從小在北方長大,賽龍舟雖說如雷貫耳,但終究沒有親眼所見,因此,包粽子和吃粽子理所當然成為了端午記憶里最濃墨重彩的一筆。
每到端午節(jié),母親就將一束束青綠色的粽葉用開水一燙,然后放在大木盆里用水泡起來,再一張張用布擦洗干凈;大的粽葉像攤開的手掌,稍小的也有兩三指寬,兩片一并,包個粽子綽綽有余,接下來,就把淘好的糯米和泡好的大紅棗放在一邊備用。母親的手非常靈巧,柔韌的粽葉跳蕩著,眨眼間,她用牙齒緊咬,馬蓮草一端,用手緊緊拽住另一端,頓時,一只漂亮而結實、四角玲瓏的塔粽就完成了。小時候最喜歡的便是自己拿著兩片粽葉學著母親的樣子包粽子,可惜學藝不精,粽子在上鍋蒸的時候便會漏開,白白浪費糧食。
南北粽子,口味各異,北方甜口,南方咸口。地域環(huán)境的影響下,粽子的餡料也不一樣,南方多肉粽,北方多米粽。米粽分好幾種,有白粽、紅棗粽、紅豆粽等等,其中對我來說最經典的便是紅棗粽子。把粽子從尚有余溫的鍋中拿出,拆開馬蓮草放入口中狠狠咬上一口,糯米的清香與紅棗的香甜混在一起,在口腔中混雜著粽葉的清香味擴散開來,端得上是滋味無窮。其次還有白粽,也就是白米粽,將一盤白糖放在一旁蘸著吃,絲絲甜味直入心間,小時候反而更喜白米粽,對于小孩來說,蘸著白糖吃總比干嚼一個粽子來的好玩。后來上了大學,嘗過各式各樣的粽子,南方的肉粽也別有一番風味,但記憶最深刻的仍是家中包的紅棗粽。
初次得知端午還要吃咸鴨蛋是在汪曾祺先生作品《端午的鴨蛋》中得知的?!案哙]咸蛋的特點是質細而油多。蛋白柔嫩,不似別處的發(fā)干、發(fā)粉,入口如嚼石灰。油多尤為別處所不及……”,讀完通篇,小小的我就記住了兩件事:一、端午是要吃咸鴨蛋的;二、高郵咸鴨蛋的黃是通紅的。
于是便向父親鬧著要吃咸鴨蛋,纏著他說“人家汪曾祺都說了,端午要吃咸鴨蛋,今年的端午節(jié)我沒吃到,你得現在補給我,而且我就要吃高郵的咸鴨蛋!”那時仗著父母的寵愛,什么事都是不達目的誓不罷休。父親說那玩意太咸了根本沒法吃,但被我纏得實在煩心,無奈去超市給我買了一盒咸鴨蛋。我迫不及待地拆開包裝,敲碎蛋殼,一口咬下去,咸得我差點沒吐出來,但看著父親像看笑話一樣的眼神,我不僅強忍著咽下去,更裝作津津有味的樣子,現在回想起來,原來小孩都那么會演戲。至于那盒咸鴨蛋最終的歸宿,到底是被慢慢吃掉還是過期變質丟垃圾桶,已經伴隨記憶完全模糊。
順帶一提,后來我吃到了真正的高郵咸鴨蛋,蛋黃確實是紅的,油多尤為別處所不及?;蛟S是長大味覺退化的原因,這次我是真吃得津津有味,熱個饅頭夾個鴨蛋便是一餐,當時特意向父親打了個視頻電話說明此事,埋怨他當時給我買的不是高郵咸蛋,所以大家才都不愛吃。
今年母親生了場重病,我又因為調休原因不能及時回家,包粽子的任務便交給了姐姐??粗曨l里她生疏的動作,我笑著對她說“多包幾個粽子,等我回來帶上粽子和單位發(fā)的鴨蛋,咱們搞一份端午節(jié)限定美食給爸媽帶過去,讓他們嘗嘗你的手藝。”姐姐一邊說我沒良心不知道回去幫她,一邊說要多放點紅棗,爸媽就喜歡吃粽子里面的紅棗……(張家峁智維中心 朱亞東)